2018年10月16日,来自新能源技术工程系、建筑园林工程系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的五名专业教师组成扶贫团队,在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孙军辉带领下,赶赴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始了我校第三批的交流挂职、支教工作。

一、交流挂职、支教工作概况
(一)秀山地区产业现状及学校发展概况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6万,其中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缺口8亿元。2018年度,由我市发改委牵头,派往秀山县从事扶贫工作人员共38人,其中住建局、发改委、卫计委等机关单位5人,支医人员10人,支教人员23人。
秀山县内以平原为主,距重庆市区400余公里,与湖南、贵州交界,其发展规划重视绿色产业,过去的支柱产业锰矿由于污染严重已关停,现阶段经济主体为物流与旅游,汽车维修、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产业次之。作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获得过“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秀山县职教中心创建于1982年,是渝湘黔边区结合部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农林牧渔、财经商贸、文化艺术7大类16个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价值1300余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2人,在籍学生4367人、96个教学班。学校于11月底通过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12月获批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培育建设学校(重庆市共36所)。
(二)交流挂职、支教团队概况
本次支教工作,由我校新能源系崔健同志挂职秀山职教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任务是诊断其专业发展现状,指导专业和课程建设;新能源系岳东同志对接电子部,帮扶电子类专业;建筑园林系董克齐同志对接综合部,帮扶现代农艺专业;计算机系徐尧和刘璐同志对接计算机部,帮扶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帮扶的主要任务内容是从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支教人员以“校企融合”“服务定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教学工作中,根据秀山县的产业现状与学校的发展实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教育经验,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为促进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具体开展工作情况
(一)抓党建促支教,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经学校党委研究,成立了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小组临时党支部,支部成立以来,每周五下午作为党员活动日。一个月以来,共举行支部活动五次,与学校党员活动日要求保持一致,内容涉及党章、党纪、党史学习等方面。此外,做好党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非党员同志召开了专题研讨会5次、组织生活会1次,与我市选派秀山扶贫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1次。
通过学习与研讨,同志们进一步明确了在受援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与支教工作相结合,抓党建促支教,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建专业促发展,积极推进专业诊改和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针对秀山职教中心课程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分别面向电子部、计算机部和综合部开展了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应用讲座3次。围绕职教中心市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验收与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申报工作,与分管教学的邓丛蓉副校长,以及电子部、计算机部、综合部等各部门负责人开展专业诊改2次,分析了目前学校专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目前,秀山职教中心已成功被列为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培育学校建设项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与修订是本次支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段时间,支教团队对现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农艺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3个专业,包括升学班、3+2班和技能班等各类型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对于课程安排不合适的地方提出了若干建议,目前正协助电子部部长合潮鸿申报、制定智能家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推课改促教学,通过代课、听评课等方式传授教学经验

秀山职教中心的授课特点是:对于升学班,以更有效的达到升学目标安排理论课课程和授课方法,教师授课经验丰富、授课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较好;但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班,技能教授不足。支教团队成员承担了电子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VF程序设计等技能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授课任务,在操作技能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传授学生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理论课教学采取听评课的方式,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四)对接产业促发展,“产教融合”建设“校中厂”维修中心
秀山县新兴家电公司是秀山县最大的家电、手机经销企业,开设了五家秀山县大型家电商场,是秀山县的龙头企业,其家电维修中心也是当地最大的家电维修点。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扩大学校影响,支教团队积极与新兴公司对接,引厂入校,利用新实训楼组建家电维修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百姓家庭,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目前,实训室已完成大部分设备安装与文化建设工作,下学期将按照协议,将目前位于市区内的维修中心工作人员全部迁移到学校,与学校师生一起,面向秀山县城及附近区域开展家电维修服务工作。

(五)推捐建促帮扶,做好我校捐建实训室工作
针对我校东西交流对接秀山县职教中心捐赠部分实训设备、帮扶其建设实训室的工作,与秀山县职教中心彭华友、邓丛蓉等校领导,以及电子部、计算机部等部门负责人沟通,学校在2018年12月获批“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培育学校(重庆市共36所),而其在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比赛等方面是短板,希望我校能够帮助其建设技能大赛训练设备,并选派部分教师在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比赛方面帮助其提高成绩,带动学校发展。经沟通已完成引进设备清单、参数的制定,约需投入资金33.88万元,该方案已报我校教务处领导审批。
(六)以文化促德育,推进实训室文化建设
秀山职教中心不久前启用了新实训楼,大部分实训室设备已经到齐并投入了使用,部分实训室设备正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预计年期前全部到位。实训楼启用之初,内涵建设工作还未开始,为更好地服务受援学校团队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优势,对实训楼走廊、实训室内部内涵建设进行了设计,制订了设计方案。目前已完成建设方案的制定,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完成部分区域的建设工作。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帮扶已经结束,回望期间所做的工作,支教团队每个人更多的感触是遗憾,很多计划完成的工作还没有完成甚至是还没有开展。经过三个月的工作、生活,大家与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建立了友情,不知不觉间也对秀山这片土地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辞行前总结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已将秀山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保持联系,进一步努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受援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
